今年4月初中美首脑会面达成的一项重要协定是,开始为期100天的、以改善中美贸易失衡为目标的贸易谈判。中国是美国大的贸易赤字国,2016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3470亿美元(约合2.4兆元人民币),占美国总贸易赤字的近一半,中美的贸易失衡已经成为左右美国国内政治的重要议题。在总统竞选中,特朗普作为候选人,就频频威胁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45%的关税。
为了避免与美国全面的贸易战,同时也为了减轻中国自身的外汇收支失衡,在两国首脑会谈前,中国*明确表示,愿意与美方共同努力,通过加大美国商品进口以及扩大对美投资等方式,“推动中美贸易向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”。
5月11日,两国公布了会谈达成的十项阶段性成果,包括中国尽快允许进口美国牛肉,加大开放中国金融市场,美国派团参加“一带一路”高峰论坛等。声明同时表示,在余下的谈判期内,双方将针对两国经贸关系中更加重要的领域,争取获得进展。
在这一方面,促进中国钢铁业对美投资设厂应作为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。与大规模进口美国农产品和波音飞机等通常采取的措施相比,中国企业在美国本土生产钢铁产品符合国内能源、资源转型的需要,对中美两国至少有三个好处。
首先,中国钢铁企业在美国生产面向美国国内乃至市场的产品,已经具有商业可行性。中国钢铁产品对海外市场的直接出口正在面临日益增高的贸易壁垒,而在当地投资设厂、跨国生产是规避贸易壁垒的有效措施。
根据商务部统计,2016年中国出口遭遇“双反”(反倾销、反补贴)调查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,其中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金额占所有案件总金额的55%,钢铁产品案件数量和金额同比上升32.4%和63.1%。导致的直接结果,是中国钢铁出口量在经历持续六年的快速增长后,2016年出现下滑。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,中国出口美国的不锈钢板带材量从2015年的10万吨锐减至2016年的2.5万吨,减幅高达75%。
另外,生产技术的进步正推动一场能源革命。IEA预计,到2020年美国将成为大石油生产国。无论这能否实现,目前美国能源业的变化将继续改变国内经济面貌,并对关系和能源前景产生影响。
特别是考虑到页岩气革命带来的能源价格优势,在美国本土生产钢铁产品正在变得具有竞争力。能源费用在钢铁生产成本中可以占到20%-40%;而根据德勤“2016年制造业竞争力”报告,目前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仅为中国的30%,而工业用电比中国便宜约40%。中国台湾钢铁大王林义守近就宣布,放弃原来在越南的建厂计划,决定投资人民币约120亿赴美设厂。今年年初,同属高耗能行业的福耀玻璃(1342, -7.00, -0.52%)在美国投资设厂引起媒体热议,而促使福耀在美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,也是基于能源成本的考虑。
从企业角度,通过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实现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市场覆盖,是中国钢企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。中国钢铁从对美出口转向直接投资,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是部分工作岗位的流失。然而,中国钢企在其他国家投资设厂的步伐已经开始,比如河北钢铁集团在塞尔维亚收购年产220万吨的钢铁项目和在南非新建年产500万吨的项目,首钢在马来西亚已投产的一期计划年产150万吨的钢铁板坯项目,邢台德龙钢铁公司在泰国已投产的年产60万吨的热轧窄带钢项目,南钢在印尼合资投建的年产100万吨的钢铁项目,武钢和泰富重装在西非利比里亚合资投建的年产50万吨的钢铁厂等。虽然这些项目得到中国政府“一带一路”政策的支持并具有当地人力成本较低带来的优势,但同时将也面临投资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,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带来的风险。而且从这些国家生产的钢铁产品,如果希望进入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,仍然面临贸易壁垒。
其次,中国钢铁业对美投资具有政治上的意义。美国钢铁行业涉及27万左右员工,虽然仅占全美就业人口的不到0.2%,但多集中在印第安纳州、俄亥俄州、密西根州和宾州的“铁锈地带”,在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中具有重要作用。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,很大程度得益于这些选区选民的支持;作为回报,特朗普政府也将高度重视这些地区的经济和就业增长。此外,这些地区的当地政府,往往对外来投资,包括对高耗能产业的投资,持高度欢迎的态度。中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投资,将在中美经济关系中起到*作用,有利于中国在中美贸易谈判中赢得美方在其他领域的让步。
与近年来频频受挫的中企对美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收购相比,中国对美国钢铁等传统制造行业的投资将会引起较少的政治争议。2010年,作为*家计划在美投资设厂的中国钢铁企业,鞍钢在美国的钢铁项目在当时遭到以民主党占多数的50多名美国国会议员的联名反对,这些议员相当程度上代表了现有美国钢铁企业的利益。但是,这些反对的声音并未对投资计划造成实质阻碍;美国*有权干涉这类投资的“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(CFIUS)”,也并未根据这些美国议员的诉求启动对这一投资项目的审查。鞍钢项目终没有进行,更多地是由于企业内部决策的变化。在这之后,另一家中国钢铁企业——天津钢管有限公司,在美国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投资超过10亿美金在德克萨斯州建造无缝钢管制造工厂,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投入运营生产。这一项目*建成后,将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在美国大的单项投资。这一案例表明,中国钢铁业对美国的投资不存在明显的政策阻碍。
后,中国钢企在美投资生产,还有助于中国的环境改善和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,以及的二氧化碳减排。
近二三十年间,以钢铁为标志的高耗能产业的生产活动向中国高度集中。中国钢铁、水泥、玻璃、电解铝等工业品产量目前都超过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。这些行业曾经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强大动力,也是中国成为“世界工厂”的产业基础。但是中国高耗能产品生产量的继续增长,已经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不相适应。在现有价格体系下,这些行业的平均利润已经非常微薄,如果考虑到环境和社会成本,很多企业的生产活动更是得不偿失。如以煤炭为例,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滕飞副教授等2014年的一项研究表明,如果算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,中国煤炭的真实成本应比市场价格高出260元/吨煤(按2012年价格测算)。可见,目前高耗能、高污染企业的生产利润是以全社会损失为代价的。
大量高耗能产品的生产和出口,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成本。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,中国制造的出口产品引起的PM2.5排放占到中国PM2.5总排放的15%;导致每年约16万中国人(研究人员跟据2007年数据测算)过早死亡。
作为世界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碳排放国,中国高达20%的碳排放来源于出口产品的生产。而中国耗能高的行业——钢铁业向海外转移部分生产用于替代出口,将有利于中国完成到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的承诺。
同时,中国高耗能产业的能源效率和碳排放水平近年有较大提高,很多发展中国家,但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。根据美国伯克利国家能源实验室的一项研究,中国钢铁行业每吨钢生产的平均碳排放比美国高约24%。与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不同,中国钢企在美国设厂生产,将按照当地的技术水平和环境法规要求,客观上有利于范围内的减排。